“高手帮”的《创业指南》在大量的失败和成功案例中进行了规律的提炼,试图回答这个目前最具争论的话题。结合上期内容,以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案例进行分析解答
◆ ◆ ◆
面向大学生的商业形态大部分陷入了难以发展的境地。一方面大学生认为他们是天之骄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同时也确实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没有把握,所以不可能看重培训,哪怕是最好的就业培训,也很难在大学生身上实现营收;另一方面,创业企业的高度创新,甚至主要研究大学生的懒惰心理,从而诞生了诸如校园O2O之类的创业项目,但是目前也没有太好的发展轨迹。大学市场到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01 失败案例教训:根据推理得出的大学生的“碎片化消费理论”
大量的企业信奉一个外来理论“碎片化消费理论”,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是碎片化的,有的人甚至绘制了出了消费的场景图,包括:早点消费,中午吃饭消费,饮料消费,宿舍的零食消费,学习资料消费,培训消费,请客消费,恋爱消费,电子产品消费,外出游玩消费等等。从2000年互联网行业爆发式发展以来,这样的理论逐渐形成,大量的围绕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开始出现,但是发展的不愠不火,碎片化消费理论面临巨大的挑战。
> 失败案例1 校园O2O
这种项目在2015年的“高手帮”投融资案例分析中,极为常见,但是到了2016年就很罕见了,因为发展的现状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从逻辑上分析,校园O2O确实是有场景的,比如:大学生在宿舍确实需要买饮料和外出打饭等等,但是这样的场景应用的频率实际不会太高,大学生本身就是青年初期,外出社交的心态极为明显,一般不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待在宿舍中不外出的情况,即使是网游爱好者也不会出现高频的类似场景。
校园商业较为发达,一方面商家没必要开展O2O业务,本身就是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校园O2O的品牌很难有深刻印象,导致成功过高。一个基本场景是:如果一个大学生需要商品或者饮食,完全可以通过美团或者百度直接下单,没必要使用校园O2O。
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其唯一的痛点就是“价格”,选择校园O2O或者不选择,完全看价格,否则无法说服自己一定要用美团之外的创新平台。于是形成了一个“三国竞争关系网”:一个是校园O2O,一个是美团等著名O2O巨头,一个是学校内部的商业门店。如果同样的商品,谁家的价格低,大学生就会选择谁。对于校园O2O来讲只能在商品的价格和送货时间上做文章从而与其他两者展开PK。这点是极为艰难的,现在校园O2O采取楼长的模式较多,让大学生自己成为商品的货主销售给同楼的人等等。经历了大约一年时间的发展,整个行业明显是不具备真正的价值的,也很难获得收益。甚至很多知名的校园O2O直接提出未来的商业模式不是电商而是渠道价值。但是这个是无奈的说法,因为校园渠道更好的方式是直接免费赠送书刊给大学生,这样获得的黏性更强。
> 失败案例2 校园分期
校园分期建立在一个看似十分巧妙的理论上,那就是大学生很老实,不敢违约。这点看似很成功,有些确实获得了巨额融资,但是实际的运作发现,大学生其实是不确定思维群体,激情消费下,大学生也同样出现了不顾最后的后果。现在的大学生不像校园分期创业者想象的那么老实,近期出现的各种案例集中爆发,说明了大学生的实际表现与创业企业的期待相差极大。
一方面,风控模型过于粗糙。大部分的校园分期居然过分要求获得分期合同的大学生必须是成绩上有一定要求,毕业证性质有一定的层次来区分是否存在风险,但是即使是正规的大学生也难免因为攀比心重而欠下债务,社会上的黑社会模式的追债的方式也不能直接用在大学生身上,因为欠债的不是因为故意不还,而是真的还不上了。
另一方面,校园分期竞争极度激烈。大学生其实没有真正的还款能力,真正优质客户也不会通过分期平台进行购物,创业企业明知这点,但是之所以进入校园分期市场,是因为市场上大量的P2P公司为了实现营收而没有太好的方式,很多进入到大学生新兴市场来寻求机会,属于抢占地盘的行为,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了价格上的PK。
> 失败案例3 校园娱乐
2016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诞生了一些针对大学生的APP,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大学生女生美容和电商,大学生女生选美O2O,大学生视频女主播,大学生女生服装租赁等等。这些都是集中在了大学生女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这些创业企业从逻辑上看似十分完美,直接精准把握住了大学生的女生爱慕虚荣的痛点,但是其实忽视了一个本质问题:大学生女生由于虚荣,不可能在一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APP上,而是集中在“著名APP”中。举例来讲:大学生女生美容和电商这个案例,市场上有大量的APP都是针对20-30岁女性的化妆,大学生对此更加偏向使用市场上的巨头平台,而且美容跟是否是大学生没有直接关系,不是因为针对大学生的APP,大学生就会使用,而是得在关键环节上进行门槛的塑造。这些校园娱乐APP与大学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陷入了整个互联网的竞争之中。
校园娱乐APP忽视了“大学生普遍视角”,大学生使用娱乐产品的时候,完全与市场上的普通网民一样,所以市场上的成功的娱乐产品也不会明确的区分是否是面向大学生,因为这个没有任何意义。校园APP的创业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假象臆造”的创业思维中,主观认为专门为大学生发布一款大学生版本的娱乐APP就可以获得黏性,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总结:以上三个部分体现出来的是创业者习惯性犯得一个弊病,那就是:因为试图解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以需求方的角度去考虑创业。这个是我国互联网界的一个通病。真正的创业者不会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角度,而是考虑整个环节中从哪个方面可以实现流量的爆发或者是营收的加强,创业者应该从行业背景去考虑落地,而不是从细微的需求下手,比如大学生市场,就要观察这个市场是否存在巨大的营收场景,而不是观察消费者本身。所以,聪明的创业者依靠后面的思维,成功的走稳了创业的道路,非常值得借鉴和思考。
02 成功案例经验:放弃理论推导用“接地气”的思维去创业:
在校园的互联网生态中,最为经典额落地模式就是“地推”。包括上述案例中的校园O2O,校园分期,校园娱乐APP等,这些项目进校园第一个问题就是地推问题,包括京东投资分期的时候明确点出:校园分期最次也能帮助京东完成地推任务。也就是大部分的校园互联网平台都必须把大量的融资得来的资本直接给校园地推大军付费。也成就了目前的两大类型的校园互联网项目:
> 成功案例1 学生兼职平台
由于大学生的简单劳动的按时分配的特殊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大量的企业需要大学生来完成的工作,比如展会工作,餐饮企业的服务员,传单派送,大型企业的临时兼职工作等等。在之前一直是企业自主招聘或者依靠校园的内部渠道校方安排等。
这就是诞生了一个需求,一方面企业非常乐意快速找到合适的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也有类似的兼职需求作为社会实践。2015年左右出现了很多类似的APP平台,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流量的营收。大学生兼职APP,涵盖了大部分的大学生的兼职场景,对接企业效率更为迅速,企业也省去了自己招聘的成本和精力。
本质硬需成就了看似十分传统的兼职行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升级,也就是说互联网并不是颠覆了这个行业,而是促进了这个行业。得到了三方(APP,大学生,企业)共赢。
> 成功案例2 校园地推平台
早在2010年后,就出现了一个校园地推的发展趋势,一家专门做女生宿舍的女性穿衣打扮的杂志采取免费赠送的模式,与校方渠道合作,定期把杂志放在女生宿舍的楼道门口,很快占领了中国大学生女生的市场,其杂志上的广告诞生了很稳定的广告业务。
随着校园APP的热潮,校园O2O,校园分期购物,校园娱乐等等的大量进驻大学的需求,必须组建和雇佣一支有较强落地经验的地推大军。所以校园地推平台在这个时刻诞生了,直接把地推进行标准化订单处理,完成企业的地推需求,而且除了互联网企业的地推需求,传统行业的地推需求更为普遍,餐饮,培训,留学等等地推需求大量的铺盖在校园里。
很多大学生有钱,但是很难接受任何“主动的商业”的形态,更多的愿意接受广告地推的模式,包括赠送小礼物,杂志,学习用具等等。这个基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地推成为了大学校园最为强劲的环节之一,也就是较为容易实现商业落地的模式。
不要试图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大学生的思维受到所在学校的影响极大,另外也受到了自身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独立思维”影响。正是这种极为独立的思维主导,导致很难改变固有的思考模式,也很难接受违反历史常识的改变,尤其是怕别人欺骗成为了主流意识;另外,大学生群体对事物的看法往往难以守住中庸之道,较为激烈而又坚持自己的看法。正是这样的群体,造成很难接受很多商业模式。高手帮网站:http://www.gaoshoub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