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帮官方博客

高人指路:人的思维必须简单,好产品一句话就够了!(独家)

  帮帮导语   《创业指路》栏目是由国内知名的高管创新创业平台“高手帮”独家策划和发布,旨在帮助会员中的高管创业者避免创业上的风险,有效的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增加自己创业的成功率。高手帮网站:http://www.gaoshoubang.cn

真正的高手都是化繁为简的,真正的好产品其实只要一句话。

1

◆ ◆ ◆

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一直流传着一个所谓的“真理”:互联网就是要增加黏性,在线的时间越长,包括营销和电商的机会就会越多。有很多的案例可以举例:百度是这样,为了增加黏性甚至在搜索的准确率上进行调整,让网民尽量的多次搜索;360是这样,高举安全大旗每天让网民用鼠标去点击界面,从而增加黏性时间;微信是这样,现在黏性很强大,而且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机会,等等。

这个道理已经成为了中国产品经理,投资人,创业者颠覆不破的真理,所以很多人甚至“自信”的认为:互联网可以颠覆一切传统行业,可以对传统行业进行重新的洗牌。这个激情在如今成为了普遍的心理预期。投资人对于互联网项目直接就问:你能否利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

2

以现在很火的运动类创业APP领域的案例,我们分析后发现 :

尽管很多结合并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和“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但都没有实现成功,然而成功的居然只用了一句话 ……

大量的运动类APP创业项目都不愠不火,大部分难以成为真正意义的流量产品。在运动类项目中,投资人和创业者似乎没有了底气,一方面不愿意承认自己奉为真理的“互联网思维”有问题,一方面也很纠结是否是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不够深入,产品设计能力不够,或者是科技手段没到位等等。

但是在这里,却有一少部分群体,他们的实际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从小就是从事体育训练,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标杆类的项目创始人。相反,海归创业,BAT体系投资的运动类项目,却呈现大部分一边倒的迷茫趋势,更多的高知陷入在理论中不能自拔。研究中的事实表明了一个事实:读书少的运动员在运动类项目中的创业,已经完胜高知海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逆转?

 

到底运动类领域发生了什么?谁会成功?其基本的成功逻辑是什么?“高手帮”给广大会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业内首次公开一个重要的“互联网思维”的漏洞。

 

“高手帮”根据近一年的网红投融资案例,对该领域进行深度分析,解开其中的奥妙和发展规律,帮助会员和网民在深刻理解网红领域的市场发展,正确调整自己的创业发展规划。

如今,通常会在如下两大方面进行探索。

3

01 互联网产品思维的设计漏洞和早期运动APP的创新瓶颈

>1 利用跑步中科技体验来增加运动黏性:

这个思维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这句话放在一般的互联网项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只有增加用户在使用中的用户体验才可以增加黏性。但是跑步的过程是有些不同的,跑步对于感高科技的能力较差,跑步本身是高度的消耗氧气的运动过程,大脑本身的思维过程会受到明显的转移,对于运动的过程过于专注,不太可能重视科技的存在。路径规划,定位系统,卡路里消耗计算,运动计划表,等级升级,刺激性的奖励政策。这些毋容置疑确实可以直接增加跑步者的时间。但是渐进式的培养“运动爱好”显然不是长期的发展道路,能够长期坚持跑步的人是“运动型心理”人群,利用一款APP幻想把大部分的人培养成为运动型人群,是极为艰难的。

 

一个基本现实:随便在楼下跑跑也不需要运动APP;比较专业的户外公园长跑需要APP对自己进行激励,但是无法解决跑步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的科学指导问题。运动量的难以把握,导致受伤的事情容易发生,肌肉有自己的生理规律,过度劳累会造成日后的运动心理的负担加重,同时带来的二次受伤的几率发生。无人进行科学监督,仅仅根据运动APP中刺激出来的爱好,有些情况下较难持续获得运动带来的科学健身效果。目前再好的技术手段也难以与真人面对面的指导相比,技术难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

>2 利用社交和群体心理来增加运动黏性:

社交心理是“互联网思维”惯用的手段,也确实诞生了很多的成功案例。在运动类项目中,比如跑团,兴趣类人群社交等等,可以增加户外跑步的概率,跟着大家一起跑步,会有明显的心理优势和跑步的理由。

但是跑团更多的靠成员的自觉。要求的成员跑步能力较高,也需要统一的集合时间地点进行约束,尤其是各类半程马拉松活动,更是分秒不差的进行准备。对于一般的网民来讲,有较大的门槛,也难以进行组织。

一个基本现实:跑团不可能完全照顾每个成员,属于半专业性质的组织,一般都是常年锻炼的爱好者和半程马拉松的常客组成,对于一般人来讲有太大的思维差异和文化断层。其心理特点和文化属性与一般的白领有明显的差异,属于运动类人群。一般人如何融入是个大问题。个性化的锻炼设计也很难进行。现在很多APP推出的美女站在公园的图片来突出跑团都是美女,其实完全是没有办法提升流量被迫采取的模式,这种模式显然不能长久,也充分说明了这个模式在运营中的难题。

总结:运动类项目遇到的较大的创新瓶颈,无论是科技手段大数据引领锻炼还是跑步团体的群组等。坚持专注是值得肯定的,现在国内大部分的运动类APP虽然极少盈利,但是确实多年坚持做好这个事情,非常值得尊重。但是现实的问题靠所谓的“互联网思维”难以解决,互联网的设计思路在运动类项目中似乎难以解决普通网民长期健康的跑步的黏性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但是可喜的是,近期出现的项目方向在某些角度确实可以给目前的行业增加信心,因为对于解决“坚持锻炼”问题上有更为落地和让人信服的答案。

 02 其实,只需一句话就可以让人来坚持和实现商业模式

如何让人能来坚持锻炼?对于占据人群一部分的本身就热爱锻炼的人群来讲,即使没有互联网,也不会阻碍自己的锻炼。但是互联网是面向数亿活跃的网民,其立意点必须是面向大部分人群,让这些没锻炼的,准备锻炼的人群开始锻炼,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海量用户。“高手帮”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案例分析,提炼出了以下的观点:

>1 锻炼方式必须简易:

目前运动类APP最大的难题是如何从千万装机量上升到上亿网民规模。互联网汇聚的是大概率人群模式,也即是说如果没有数亿的人在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就很难存在了。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讲,必须是最低限制的锻炼模式,不可以设置过高的运动门槛。所以对于跑步,健走,减肥动作等等易于上手的模式是优先的发展方向。

4

>2 到达理由必须朴素:

历史上对于达到锻炼现场的里有很多,比如:健身房办卡所以去,跑步圈约好的活动所以去,天气好所以去,今天没事所以去,需要锻炼所以去等等。但是这些理由明显不是有足够的力度驱动网民到达锻炼地点。目前大部分的跑步APP诱导式的激励模式显然也不具备说服力。而一般的商业环境中,网民为什么会达到现场显然是十分有力度的,比如:因为打折促销而来,因为某个会议跟自己有关所以来,因为工作所以来上班等等。所以“到达理由”必须十分充分的满足普世性和必须是朴素的表达方式。

>3 运动指导必须科学:

锻炼是个科学和专业的事情,必须有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甚至晨练跑步都是有科学规范的,否则很难让人会循序渐进的进行。对于大部分的网民必须是简单的训练模式,结合个人兴趣进行科学的定位和锻炼项目的选择。比如跑步来讲,如果专业人士的指导一定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诸如跑步计划,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及姿势的调节等等。

总结:以上三点如果同时满足,就会使得一般意义的网民汇聚到一个运动类项目的APP平台上,从而开启真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高手帮”从大量的运动类APP中进行筛选和分析,发现某些退役的奥运冠军的创业项目十分匹配上面总结的成功路径,而且发展的十分迅速。很多运动员出身的创业者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在运动类互联网项目中明显占据了绝对优势,因为他们更加懂得消费者的心态。大致总结如下:

>1 冠军陪练:

孙英杰是著名的马拉松冠军,其大白话解读专业的跑步知识的特色,很快在北京奥森开启了陪跑训练的事业。不断的吸纳退役的跑步教练加盟,已经初具规模。其“互联网思维”十分朴素,那就是本身的专家网红,让网名会认为花钱去这里,绝对会有极大的收获,跑步本身的高门槛已经被减低成为一种名人效应的粉丝见面和体育知识的普及上。对于缴费的会员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加上本身训练的科学性安排和个性化设计,消费者很容易形成较高的到达率和较长的锻炼时间。

5

显然冠军陪练比高科技手段的提升锻炼兴趣的模式要更加落地,网民在冠军的私教模式下,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跑步和更加正确的跑步,也容易受到专业人士的正向激励,大大的提升了普通网民到跑步爱好者的黏性和转变效率,专业训练手段和科学的跑步显然会让参与者更加合理的对于身体的分配,心理的调节,能够更加持久的坚持下来。

>2 半马旅游:

各地的马拉松的报名已经达到爆满的程度,国内的白领对于跑步成为了一大爱好和引以为乐的兴趣源泉,目前针对白领的全国各大景区的半马赛事已经成为了明显趋势。马拉松旅游现在更多的是将国内的白领带到海外的风景秀丽的城市进行,目前在新西兰等国家举办的半马旅游已经成为了旅行社的一个重要项目,大量的北上广的白领自行付费随团前往参加。

十分明显的,参加非专业化的马拉松跑步,在异国的大街上参赛,是一个十分享受的过程,没有太大心理压力,全程都是个性化的展示。将锻炼与旅游结合,就形成了新的互联网产品,那就是在线旅行,这个黏性十分强大,大部分的的客户都会自然的转化到旅行社的其他国家的马拉松旅游付费上。

6

总结:海归创业者的高科技解决网民跑步兴趣的各种APP和跑步圈子,明显在黏性上不如文化程度较低的奥运冠军和马拉松旅游更加实际。前者解决的是运动行业的互联网转型初步探索问题,后者是真正的具有黏性,高频,简单,以及最重要的是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参加奥运冠军的组织有些项目是要付费的,而且这个付费十分正常,对于网民没有任何突兀感。比如参加海外的马拉松,也是要给旅行社付费的,消费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兴的落地模式具有极强的黏性,不仅仅能够更好的解决跑步者为什么会坚持跑步的问题,对于运营方来讲也是具有成熟的营收规模。

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坚持锻炼,以后网民对于自己为什么今天会跑步,会有足够的理由:不是为了APP积分和商家赞助,而是为了网红运动员给我的锻炼计划和为了参加年内的海外马拉松而进行跑步,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总之,是不需要痛苦的坚持就可以持续进行的。毫无疑问,虽然之前大部分的跑步APP因为中国白益领的减压模式改变为跑步而受益,但是除了真正的千万规模的爱好者以外,大部分数亿还未形成跑步习惯的网民心理驱动力不在这里,他们需要更加持久的原始驱动力来激发,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上亿规模的网民规模!

“高手帮”认为:名人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互联网产品,虽然可能没有APP,但是这个效应就是公关流量的核心,另外名人冠军带领下的科学跑步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黏性指标,比之前的靠各类技术堆积的跑步APP要高出很多。马拉松旅游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异地旅游而且是以跑步者身份参加的旅游,对于白领极为容易理解和接受,远比一般的跑步APP更容易接受。

所以“高手帮”在总结近一年的运动类APP中发现了大量的有较高估值的产品都是以马拉松报名为主,甚至有些APP完全就是只有报名而没有高科技组成的跑步大数据功能,这个完全说明了用户对于运动类APP的接受形式是颠覆与传统的互联网思维的。人的思维模式是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必须简单和容易理解,显然参加名人陪练活动和跑步形式的异地旅游是更容易接受的。目前包括著名的跑步APP“悦跑圈”和“咕咚网”也正在向赛事报名旅游等方向进行改进,也都因此获得了较大的流量增加和黏性提升。目前的清晰趋势也直接把“美女跑步”,“跑步交友”等等较低层次的网民驱动模式逐渐抛弃,毕竟跑步不是靠美女就可以吸引人来的。

最后,从运动类APP的创业者来看,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运动员出身的创业者往往更容易把握网民的需求和心态,非常落地和实际,因为运动员在长期的锻炼训练过程中会有极为敏感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行业。而BAT出身的创业者更多的愿意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思考,在运动类领域往往难以把握核心。在以后的互联网创业中,将会流行一句话:爱锻炼的人创业有更好的成功率!

7
根据“高手帮”对于投融资案例的分析发现,近期的奥运冠军陈一冰的运动类APP“型动”也获得了较高的资本估值和投资,未来还有越来越多的类似的产品出现,说明投资界开始发现,更好的平衡一个人的锻炼过程和消费路径,是不能完全依靠过去的互联网思维的,高手帮网站:www.gaoshoubang.cn

帮帮感言创业和产品实际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才是让人能坚持下来的关键?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解决方案的形式是什么并不重要,可以是APP,可以是微信大号,可以什么都没有!如果都能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就不会固执的认为:互联网思维可以改变一切。因为大部分人理解的互联网思维是静态的,其实互联网思维也是不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