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高手帮网站:www.gaoshoubang.cn
◆ ◆ ◆
前言:网红做为2016年互联网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受到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高度关注,很多创业者都想涉足其中。但是近来不断发展的事件,包括斗鱼直播,papi酱等网红事件被国家监管部门点名整改。加上业内的投资人提出的网红颠覆论和互联网投资的“炒作经济”的持续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网红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一、网红经济的今世前生和成功失败案例分析:
互联网网红大致经历了三代,从最初的由于互联网的免费逻辑的渗透改变了媒体的商业模式而被迫诞生的网红群体,到现在的高度创新的网红新模式,网红概念对于网红个人的名气的提升一直没有变化,但是这个过程中的商业落地出现了本质的区别,到现在甚至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业内的从业者出现的严重的分歧,到底如何发展才是正确的道路,必须先要清晰的理解网红的今世前生。
01 第一代网红模式:
早在web1.0时代,网站向专家约稿的模式越来越成为历史,业内的互联网媒体为了活跃自己网站的流量,就开始招募意见领袖建立自己的内容平台,促进活跃度,而各个领域的分析师和专家也不会在意稿费问题,乐于通过互联网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就是网红的第一代发展模式,处于没有商业模式的时代,第一代最为突出的是“合作”,网红塑造成功以后,一切落地变现由网红个人自行执行。直到现在,这些个人网红仍然大量存在,很多一直没有探索出真正的落地商业模式,大部分都通过网红身份,转型做投资人,企业家等等。
02 第二代网红模式:
在第二代中,网红出现了大量的分类,甚至网红之间完全不是一个群体类型。比如以草根为主导的网红:凤姐(娱乐界的草根炒作等),以企业家为主导的网红:周鸿祎,以另类教育专家形象出现的网红:罗永浩等等。
他们的商业利益各有不同,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方向。草根网红以线下接单和个人转型为主;企业家网红重点在于炒作自己的产品从而增加销量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另类出现的专家形象的网红也以转型做投资或者转型做商业为主导。
但是无一例外,这些网红不是以专家的角度为媒体提供优质内容,更没有实际的内容价值,完全是为了名气而进行的战略部署。比第一代的“老实专业”更为倾向于商业目的炒作,而且大部分都是专业的公关公司直接参与和领导。这些网红的塑造也确实为这些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比如周鸿祎和雷军的微博约架,直接促进了双方的产品的下载和购买的大幅度拉升。由于这些机构和个人已经具有了专业的公关能力和拥有各自的公关团队,使得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这种专业化机构的加入让网红开始走向了娱乐化的,法律擦边球的发展路径,为后续埋下了风险爆发的种子。
出现了两大掣肘:
1> 流量的偶发性。
无论是专业的公关团队还是网红个人,对于自己的炒作无一例外都是具有事件性,短暂性和偶发性。即使中国最顶级的公关团队,也不可能保证一定会出现类似“贾君鹏”这样的爆发性流量,更多的是一种具有概率效应的炒作行为,至于最后的结果考核是很难完成的,造成对于预期的难以控制。消耗大量的公关成本。已经成功的案例其实更多的是网红本身就是公关人才,具有不可复制性。
2> 商业的阻塞性。
因为网红成功以后,商业模式的变现具有极大的难度,落地操作极具风险。网红本身的身份对于自己的发展也受限在一个框架中,只能不断的借助其他的手段进行变现。直到现在,另类风格的罗永浩才开始走向了商业道路。商业的阻塞性造成这样的网红具有极为漫长的变现之路。
03 第三代网红模式
第三代就是为了解决第二代网红的缺陷而诞生的现在的模式。这个类型的网红已经走向了彻底的专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有三个特点出现:
1> 易于理解:
之前凤姐的模式显然难以理解,虽然出名容易但是很难进行持续的流量的黏着,不符合互联网的产品的黏性思维,而不具备产品属性的网红注定难以获得流量的健康发展。现在的网红的定位是将自己作为互联网产品的核心,以满足网民的各种有价值的需求和能够理解的风格进行黏着,从而增加点击量和流量指标。
总结:凤姐,罗永浩等都不是产品,这是最大的硬伤,因为不是互联网产品就无法进行流量的把控,仅仅在网民心目中是个人符号就难以成为流量的汇聚点,互联网的基本逻辑必须是根据其产品在网民心目中的定位。网红个人必须融入到产品中,才会让网民易于理解和长期使用。比如电视台不可能因为某个主持人的离职,而明显根本性的失去观众,所以人不与产品结合是没有流量意义的。
2> 符合习惯
互联网的习惯属性是基本重要的,尤其是任何一款新的APP的退出都必须首先满足用户的思维习惯,而不是突兀的进行的表达,个人的公关炒作显然难以满足习惯的思维,没有人乐于经常性的看到某人的炒作,而更加亲赖于自然的沉浸在某款产品中。现在的网红大部分都是以美女对话,搞笑直播,脱口秀,军事体育等等进行。这些节目本身就是长期存在,甚至很多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早已火爆,互联网的产品定位,尤其是习惯性的思维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
总结:从网游和电视台分离出来的表现形式成为了现在的网红发展的重点,创新必须符合基本的思维,即使目前极具争议的“papi酱”虽然在内容上有较大的风险,但是在表达形式上也不敢突破传统,仍然是视频秀的模式,否则不可能具有流量价值,还有大量的网红模式其实都是央视出来的主持人,目前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二次元这种突破传统的模式也是逐渐通过各个方面的演进,才会真正成为IP。
3> 商业落地
现在的网红几乎都具有较强的商业落地,比如花钱送花,网红电商,贴片广告等等。相比之前的网红,只要流量具有持续性,商业落地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网红本身与网民有天然的信赖关系,不仅仅是粉丝的青睐关系,更是具有粉丝的向心性。
总结:商业一定是要求有持续性的,这样才具有商业价值。比如:央视主持人讲故事,茶人说茶等等,有很多持续的网红变现能力。但是在第三代网红中,由于资本的驱动性,造成现在的网红大部分都是依靠某些挑战法律的爆点进行的流量汇聚,这样的流量具有极大的流失性和政策风险,商业模式中的主要参与者很难与其进行真正的合作,在商业落地中出现了两极分化。
二、网红经济的“疾风理论”误区和“落叶法则”:
在第三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类投资人认为网红必须符合基本发展规律。另外一类却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因为并购的普及和二级市场的改革,中国现在的商业业态其实已经过时,未来的模式一定是快速流量爆发和快速的价值变现,而不是之前的按照一般性规律的企业发展。未来会诞生出是三个月估值从零到10个亿的神奇项目,而这些项目最有可能就是网红项目。
这个理论就是“高手帮”曾经揭示过的 “疾风理论”,这个模式是基于资本市场的创新和互联网的爆发性,理论上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项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资本市场的解冻期创新政策漏洞和互联网法律监管漏洞进行的一种策划布局,在政府两头监管可能具有延迟性的前提下,利用这个前提进行快速变现。这个模式在美国较为常见,但是这个模式绝对不会成为普世模式,原因就是如果快速发展,失去了一般性规律,就一定会在法律上和负能量的网民心态中造成损伤。
比如微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得到了上市,但是后期的意见领袖的负能量造成微博的用户体验快速降低;陌陌由于利用人性擦边球得到的迅猛发展获得上市,至今仍然处于流量的下跌和直播业务的创新障碍中徘徊。这就是“高手帮”早已提出的“落叶法则”。
“落叶法则”解析:
1> 流量落叶:
任何一款APP都有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突破了规律,也就是说虽然利用国家尚未完善的上市项目的退出政策和互联网监管漏洞,得到了暂时的发展,但是会快速的得到网民因为产品定位的过于极端,会自然出现卸载的现象,比如几乎没有人能够长期(连续两年以上)黏着在谩骂或者色情为主导的环境中,虽然可以一时得到心理释放,正常生理和心理的人是不可能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的,除非是具有某些方面的严重精神疾病,显然病人群体是极少数,不可能成为一款APP的海量流量基础。
2> 政策落叶:
虽然互联网的创新对于政策监管具有一定的博弈性,但是政策的强制力一旦形成会对色情暴力为主导的网红内容具有本质的摧毁作用。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快播案。政策监管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专业团队正在加入到监管政策的制定中,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一定会越来越成熟。类似陌陌的上市模式几乎不会再出现,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的“反腐”势必会加大力度。
帮帮–创投总结:虽然互联网行业现在创造出来了实际上是庞氏骗局的“疾风理论”,但是很少有知道后面还有“落叶法则”,包括papi酱在内的众多的网红项目目前都遇到了“落叶法则”的冲击。当代的网红项目和投资人大部分被现象级的规律所迷惑,不清楚国家在上市退出政策的不断优化和互联网色情,谩骂等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严格把控,以“疾风理论”为核心的网红项目明显已经陷入到了危险的境地。
“高手帮”在总结近1年的网红案例中,发现了真正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网红项目,有些已经不仅具有较高的估值,而且得到了社会的主流的认可,更因为这些从而诞生了完善的商业模式,很多都已经取得了净利润,成为了重要的投资标的。下期开始为高手帮的会员们详细介绍成功的网红到底是如何塑造的和商业模式如何落地,敬请期待下一期《什么样的网红模式才能成功?》。